开展创建以来,针对城市治理薄弱环节,婺源县以改善人居环境为切入点,大力实施系列民生工程◆■◆,全面提升城市品位★■■■。整合各类项目资金20.27亿元,分类谋划城市更新行动项目400余个。先后建成6处全民健身活动中心、45个居民小区健身小广场■◆◆◆■,升级改造东门菜场等4个农贸市场■◆★,城区新建6个公共停车场★◆★、施划停车泊位4600余个◆■;对20余条主次干道实行■★◆“白改黑◆■■★◆”,改造提升背街小巷和农贸市场,开展交通秩序专项整治等,让创建成果更多更好惠及群众。
婺源这座千年书乡,深厚的朱子文化孕育了淳朴的民风◆◆■◆,见义勇为、守望相助的文化基因,深深融入百姓的血脉。
围绕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,婺源大力推行集中、结对和点单服务模式,常态化开展★★“文明实践+■■★◆”活动★■◆◆,擦亮“爱我上饶·当好主人翁”文明实践品牌,让凡人善举成为文明实践的“流动教科书■■”,以精管善治为文明幸福■■■“加码”。镇汤村党支部书记王志华介绍◆★◆★■,村里通过成立红白理事会,完善村规民约■◆■★,建立完备的红白事报告备案制度■◆◆,■■★“喜事新办、丧事简办、小事不办”已成新风尚。
凡人微光、星火成炬。从2021年4月吹响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集结号★■,到今年5月获评“全国文明城市■■◆”……四年创建◆■、◆■“首创必成”,婺源县持续擦亮文明城市的崭新名片,文明之花在众人浇灌中绚丽绽放。
“东门菜场是位于城区的老菜场,以往设施陈旧、分区不明,光线灰暗◆■、脚下打滑◆■◆,门口停车乱糟糟的。”小鲍酒家的老板鲍建国告诉记者◆★◆★◆,提升改造后,市场宽敞明亮、清爽整洁,蔬菜、肉类等功能分区清晰、布局合理,停车管理有序。
文明创建既要塑形,更要铸魂。婺源县定期开展“爱我婺源·创文有我”主题实践活动和◆■★■★★“文明婺源·我们的家”系列文艺宣传活动◆◆★◆★,选树★■“创文热心人”■◆■◆◆★,开展“文明创建市民谈★◆”直播宣传活动等,发动广大市民“随手拍”不文明行为,形成了★★■◆■◆“全民动员、人人参与”的创建浓厚氛围。
6月底开展古驿道环保活动■◆■★★◆,7月上旬到敬老院看望慰问老人,又为环卫工人送上320顶头戴式遮阳伞……夏日炎炎,婺源县志愿者协会会长王鹏飞和队员们忙得不亦乐乎。6年来,协会已发展170多名注册志愿者,他们和婺源成千上万的“红马甲”一起■★★,常态化开展公益活动,用爱心描绘这座千年古县的温馨画卷,用行动点亮“中国最美乡村◆◆■★■★”的文明之光。
如今的婺源,文明的种子在城乡生根发芽◆◆◆■,一座崇德向善、文明有礼的◆★★“温暖之城”日益彰显。县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曹辉感慨道★■:“随手做好事■★■、礼让斑马线、公共场所不吸烟等文明意识,已根植于市民心中,成为生活日常◆■■■◆★,◆◆◆◆◆■‘中国最美乡村’的品牌更亮、成色更足。”(张 弛 余 燕)
“如今城区小巷更整洁了■★◆★★■,停车更方便了,处处是口袋公园、邮票绿地■■◆★,有山有水,步步皆景。”谈起身边的变化,镇万源城小区居民黄晓华乐在心里★★◆,“百姓受了益,支持配合创建工作的积极性高涨。”
今年3月18日■★★◆■,在婺源县江湾镇济溪村的冰冷河水中,4名村民联手,4分钟救回3人◆★■★;朴实农妇查喜英,7年来每天提着扫把畚斗,无偿打扫所居住的小区,被评为■◆★◆◆■“上饶好人”;务工村民项炳阳,工资微薄却20多年坚持捐款做公益★★,成为大家口中的◆■■“活雷锋”……伴随文明城市创建的深入开展◆◆■★■,草根英雄的温暖故事★◆■◆◆,在这片土地上不断上演、传扬。
着眼群众所需所盼,婺源聚力办好一系列关键小事★■◆■★■、民生小事★★:每年财政支出80%以上投向民生领域,“12345”便民热线分钟便民生活圈■■★◆★◆”实现全覆盖,老旧小区和无障碍设施全部完成改造升级★★■。加快推进城市增绿添景工程◆■★★,完成文博艺术公园波斯菊花海栽种、书乡路绣球花街改造、王家山小区邮票绿地景观建设等,实现了“推窗即可见绿,出门便能入园”。婺源县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俞新海介绍,围绕“绿化、美化、净化■◆■◆■、亮化、现代化★■◆”目标抓文明城市创建,赢得了■■■★■“满城公园满城花★★◆、一城山水一城香★◆◆”的创建效果◆◆★★■。